领科教育上海校区优秀毕业生姚同学专访

来源:领科教育上海校区 时间:04-27

领科教育上海校区姚同学已获莱斯大学——建筑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建筑学、密歇根安娜堡大学——建筑学、雪城大学——建筑学、东北大学——建筑学、普拉特艺术学院——建筑学Offer。

姚同学的作品集.jpg

姚同学的作品集

申请成绩

SAT:1490

TOEFL:112

GPA:3.97

SAT2:数学800、物理790

AP:微观经济学5、物理C力学4

AS level:物理A*、 经济A、数学A、计算机B

课外活动

康奈尔大学建筑夏校

杭州市古建筑保护研究

排水系统和可持续发展建筑研究

建筑设计公司实习

广告设计公司实习

社长、线上支教、活动、交换项目、学生会

UKMT竞赛、ASDAN商赛

多渠道了解梦想才能坚定逐梦

来领科不久后,我对专业的选择已经有了大概的方向——偏向艺术。由于我热衷于多学科融合的复杂性,所以,我希望选择的专业不是纯艺术方向而是与艺术相关的交叉学科,如建筑学、交互设计。

因为更了解,才能更热爱。当我在Pre阶段尝试了解建筑学和交互设计这两个专业后,我发觉对一个专业的深入了解非常重要。我对交互设计的了解并不太多,除了网上查找些资料之外,没有比较多的渠道去了解它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专业。我无法肯定如果我选择了交互设计专业,大学的专业课程能激发我对此的兴趣还是截然相反。这样的未知感让我非常犹豫。

相反,建筑专业是我比较熟悉的。首先,我出生在建筑世家,从小就会有些耳濡目染的机会。其次,通过作品集的前期辅导课程、钢笔画课程和我通过家庭对建筑行业的了解,我认为自己对建筑是比较有兴趣和热情的。况且,建筑是一门涉及文理艺术社科等众多领域的学科,而我希望拥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挑战。结合我自己的学术能力,兴趣所向和对专业的了解程度,我认为建筑专业更加适合我。

然而,在康奈尔的建筑夏校学习的经历仍然颠覆了当时我对建筑专业的认知。在那里,我对建筑学和建筑专业的学习有了非常全面的了解,比如说,我进一步地了解建筑史、建筑师的职业生涯、建筑和结构知识,以及作为建筑系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怎么样等等。最宝贵的收获莫过于制作模型的经历,通过实践真正领悟到了建筑的许多概念。这样的建筑学习更加激发了我对建筑专业的热情,坚定了我的选择。

在高中时期,我觉得很多同学因为缺乏对专业的深入了解,导致他们很难去判断专业方向。因此,在高中阶段选择未来专业方向时,我建议可以深入了解一下比较感兴趣的专业,去尝试一些相关的活动,真正地认识这个专业和未来职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发现这个专业领域与自己的能力和兴趣是否匹配。

确定美国综合性大学的建筑学

尽管我没有早早明确选择建筑学专业,但是我一进入领科便非常确定我不会去艺术类院校,而要申请综合性大学,因为我想拥有能接触更多学科的机会。由于比较青睐的几所综合性大学对学术成绩要求非常高,因此在高中学习阶段,与其他艺术生比较,我花了更多时间在课程的学习和考试的准备上。对于出国方向,其实我很早就非常坚定地选择了美国方向。美国的本科教育,多元的文化和诸多大学的选择余地都是我非常欣赏的。

在Pre和AS阶段,我的重心基本是放在学习和活动上。首先,是一定要努力学好每门课,提高校内GPA成绩,不能让GPA 成为申请路上的绊脚石。其次,是语言成绩和SAT,我想申请的几所学校对托福和SAT要求比较高,所以在申请的前半段,我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准备托福和SAT的考试。利用课余时间,我选修了2门AP课程:微观经济学和物理C力学,还有两门SAT2。关于活动这块,在Pre和AS阶段,我做过很多尝试,无论是竞赛还是社团,只要我有兴趣都去参加体验,如我担任过社团社长、参加过学生会和线上支教活动。专业性的活动更是必不可少,我在空余时间调研了古建筑保护和海绵城市排水系统两个领域并撰写活动总结报告。专业性的活动作为主线活动在申请上有比较大的帮助,而且既能提升自己对专业的认知,也能在其他能力上如团队合作等有所提高。

对于文书,我觉得美国的主文书是一个讲故事的过程,讲自己的故事。因此,在我的文书中,我把“规律的生活,即将有新的启发”作为一个引子,引出故事开端:夏校做的一个“太规律”模型;结合我的家庭背景、个人经验去思考模型如何修改,并试图理解“不规律”这一定义。最后,成功修改模型的同时也道出我的思考——“人生亦然如此,‘ 有规律’不变的事情,却也有过‘ 不规律’的尝试,要继续活出自我地走下去”。

另外,在申请季一定要合理规划好时间。因为有很多申请材料要准备,美国大学的申请路上难免会碰到同一时段需要准备很多事情的情况。譬如AS阶段同时备考CAIE、AP和SAT,或是A2阶段因为作品集内容调整和排版的非常耗时问题而导致几乎没有时间再去提高SAT分数。对于类似情况,我的建议是学弟学妹们尽早规划,尽可能地避免出现时间冲突的情况。然而,当遇到时间冲突很难完成计划中所有的事情时,要大胆果断地放弃现阶段相对不重要的那一项,专注于最重要最急迫的事。

勇敢表达自己想法的作品集

建筑学的申请非常看重学生的作品集,除了在规格尺寸上要满足不同学校的要求外,学校对学生的设计水平、审美水准、艺术想法都很看重,如何表达自己并得到招生官的欣赏是取胜的关键,可以说作品集的优秀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可否录取,尤其是专业排名极为靠前的院校。我认为对于申请者来说,如何挖掘自己的独特之处,并将其表达出来是整个作品集的重中之重。

如果说PS是文字化的表达,那么作品集就是图像化的表达。我的作品集主要包括四个专业性项目(包含夏校内容)、艺术创作和绘画作品。关于提交什么样的作品集,我的建议是平衡专业性和艺术性,内容方面可以自由发挥,尽量突出自己的个人风格和审美。比如我更擅长建筑模型制作和装置艺术制作,所以这两种类型占到了多数篇幅。

作品集的内容没有限制,可以随意发挥。像我的作品集里很多的作品主题都是自己自由发挥的,而非套用一些常见的主题。在把握住整体标准的情况下多一些发散性的作品是我的理念,而莱斯大学录取后的手写信里也有提到比较欣赏我的独创性。而关于作品风格,我觉得没必要为了申请一个学校处心积虑地只做所谓对应风格的作品。与其迎合学校所好,倒不如表达自己,毕竟优秀的作品集能得到普遍的认可。

当然,每个学校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从页数的要求,到整本作品集大小的要求,到作品集提交方式的要求,所以在准备作品集之前一定要看清楚每个学校的要求(不同尺寸大小、页数要求、是否需要封面、是否需要配文、文件格式、像素等等)。

此外,建筑领域的重中之重便是审美。关于建筑的审美,我觉得广泛的“阅读量”是培养审美的必要养料。比如说,我从小便跟着家人去世界各地旅游,又因为我父亲是建筑师,所以也会引导我去欣赏一些风格迥异的建筑。经过日积月累的“阅读”,会渐渐培养出比较好的审美。因此,我建议想要申请建筑学的同学们可以多出去看看,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不止是从建筑本身,更有如大自然的天然美以及各种各样的艺术表达形式。许多平日里的积累都会激发灵感,成为属于自己的素材。

当申请终于画上句号,再回顾整个过程,发现其实这是一段很难忘的成长历程:对建筑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自己的成长有了质的提升。坚定选择一个喜爱的专业,就能不负接下来青春的挥洒!最后,我希望学弟学妹们好好珍惜机会,尽早地去了解自己和思考未来的方向,提前做好规划并坚信自己的坚持下去。

文雅恬静、才华横溢的姚云笛同学不仅对学术和知识保持着敬畏,也对生活和自我保持着热情。在三年中,她在默默努力中积蓄能量,最终艳丽绽放。祝愿勤奋美丽的姚同学早日实现建筑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