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到匈牙利的影响,数学竞赛在东欧各国蓬勃开展:1902年罗马尼亚,1934年前苏联,1949年保加利亚,1950年波兰,1951年前捷克斯洛伐克……相继进行了数学竞赛。
把中学生的数学竞赛命名为"数学奥林匹克"的是前苏联,采用这一名称的原因是数学竞赛与体育竞赛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崇尚奥林匹克精神。竞赛的成果使人们意外地发现,数学竞赛的强国往往也是体育竞赛的强国,这给了人们一定的启示。
1934年在列宁格勒,1935年在莫斯科,有关的国立大学分别组织了地区性的数学竞赛,并称之为"中学数学奥林匹克"。当时,莫斯科的著名数学家都参加了这一工作。前苏联的数学奥林匹克分为五级:学校奥林匹克,县奥林匹克,地区奥林匹克,共和国奥林匹克,全国奥林匹克,再选出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六名代表。
对国际间组织数学竞赛非常热心的是罗马尼亚的教授罗曼。经过他的积级策划,1959年7月,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简称IMO)在罗马尼亚古都布拉索举行,拉开了国际数学竞赛的帷幕。当时参加竞赛的学生共52名,分别来自东欧的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前捷克斯洛伐克、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前苏联等7个国家。每个国家有8名队员,前苏联只派了4名队员。以后(除1980年由于东道主蒙古经费困难而暂停)每年举行一次,到1990年在我国举办第31届时,已发展到54个国家和地区的308名选手。到1995年在加拿大举办第36届时,又增加到73个国家和地区,400多名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