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央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 已帮助:996人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李克强提出“互联网+”的国家战略以来,金融行业与互联网密切结合,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极大提升了金融对社会资源的调度能力,有力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如何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2015年7月4日,由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金融信息安全研究所主办,北京中安国发信息技术研究院协办的“首届互联网金融安全高级研讨会(2015)”在学术会堂202报告厅举行。本次研讨会以“揭秘黑客攻击,共筑安全长城”为主题,聚焦互联网金融安全威胁,深度剖析安全新形势,揭秘还原黑客攻击路径,构建互联网金融安全体系。
本届研讨会得到了北京中安国发信息技术研究院、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包括腾讯、网信理财等多家安全和金融领域的创新公司和研发机构全面参与,并与业界专家学者就上述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资委信息中心、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等单位的专家,新华网、科技日报、科学出版社、赛迪网等新闻媒体,以及互联网金融公司代表和信息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中央财经大学信息学院院长、金融信息安全研究所所长朱建明认为,安全是一个整体,千万不能盲人摸象般的防御。理想的防御是对所有的攻击进行防护,但从组织资源限制等实际情况考虑,需要做“适度”的安全。互联网金融安全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不仅包括一般安全问题,更包括业务安全问题。
据安恒互联网金融行业总监张开介绍,在对互联网金融网站全国抽样100个进行安全检测时发现,其中存在高危漏洞的占53%,6%的网站可以getshell,47%的网站发现SQL注入漏洞,2%的网站发现Struts2命令执行漏洞,25%的网站发现跨站脚本漏洞,4%的网站发现逻辑漏洞,6%的网站发现密码重置漏洞,4%的网站存在弱口令,2%的网站发现目录遍历漏洞,6%的网站发现高危敏感信息泄露漏洞。互联网金融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恶意黑客攻击行为导致用户信息泄漏、恶意冒充投资人进行恶意提现、大型DDoS攻击和CC攻击、来自黑客的恶意勒索。“对手可能来自世界的任何地方,因为P2P值得攻击。”要想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有效安全防护需要使得信息安全管控策略与商业目标统一,并成为公司战略。要先保护有价值的数据,建立应急响应策略,寻找多个可靠的安全合作商,并向主动安全迈进。
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信息安全专家申子熹表示,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一切,而安全是互联网发展的基石,安全将成为互联网连接点的重要一环。互联网金融安全专家林鹏提出,互联网企业金融风险是“互联网行业风险”与“金融业务风险”的集合。网信理财信息安全部负责人孙晶则从实践出发介绍了互联网金融安全的相关经验,就如何防止P2P等新型金融产品,杜绝非法套现风险提供了解决方案。
北京中安国发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张胜生,做大会总结陈述,明确研究院将作为信息安全的智库为业界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包括整合金融和信息领域专家力量,组建金融信息安全专家智库;集合全行业力量,打造主动防御体系,变被动为主动,防患于未然。
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相关安全工作也踏上新的征程,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信息安全研究所将与业内同仁一道,不断发现问题,应接挑战,构建全新的互联网金融安全体系,为“互联网+金融”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