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上海领科毕业生故事:他凭热爱和坚持拿到了剑桥大学计算机offer!

来源: 领科教育上海校区      编辑:佚名

在同学眼中,他是不折不扣的学霸,学术成绩都是A*,各种竞赛奖项拿到手软;在老师眼中,他不仅学习能力强,还是得力的小助手,“他经常帮助我辅导其他学生的竞赛”。关于他,用“自燃型”人格来形容最贴切不过:对于学习,不用别人“点火”,他就会自动“燃烧”;除了正常上课,他的课余时间,除了娱乐,不是用来写代码,就是研读关于数学和计算机的书籍;对于计算机的热爱,他就像阿甘一般,以最赤诚的心,不停奔跑。最终,他凭借这份最纯粹的热爱和坚持拿到了录取率仅为8%的剑桥大学计算机专业offer。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这位热爱计算机的男孩——上海领科2022届毕业生刘同学的故事!

上海领科

A2-8 刘同学

已获Offer:

英国方向--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2份)、爱丁堡大学

美国方向--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获奖经历:

数学--BMO1(卓越奖)、BMO2(优胜奖)

物理--BPho(超级金奖)

化学--UKChO(金奖)

计算机--ACSL(National 1st)、 OUCC Round 1( National 1st)、Round 2 (High distinction / National 3rd)

其他--IMMC(Outstanding)

兴趣爱好:

代码、网球、音游

社团活动:

数学建模社团、计算机科学社、15km跑选手&主持人;

八年的计算机学习经历

一位高中生,已有八年时光与编程为伴,恐怕全校都难找几人——小学加入编程校队,跟着老师做小游戏项目,初中参加各种算法竞赛,高中学习ALevel计算机科学课程、加入计算机社团以及参加国际性计算机竞赛……

从九岁开始学习编程到如今即将进入剑桥大学计算机专业学习,关于他的这段长达八年的计算机学习之旅,刘同学这样回顾道:“我从小就比较擅长数学。记得小学3年级的时候,信息课老师在了解到我的数学很好后,就问‘你数学不错,要不来编程队看看?’就这样,我被选进了编程校队,跟着老师做各种小游戏项目,比如《井字棋》,Flappy Bird等。

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写游戏和打游戏似乎一样有趣。于是,就一直学了下去。到了初中,由于学校的竞赛氛围很浓厚,所以我也顺理成章地参加了不少竞赛,其中就*括计算机竞赛。后来,上了高中,我开始接受系统的计算机科学课程的学习,并决定申请剑桥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有意识地为申请做些准备。”

由于刘同学入读的是领科三年制,**年不能选修计算机科学这门课,因此他是跳过了IGCSE计算机科学直接学习ALevel计算机科学。不过,他的父母还是给他买了一本IGCSE计算机科学的课本,“其内容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基础的算法和编程。因为,我已经学了多年的编程,所以,很熟悉这些基础常识了,没有选修IGCSE计算机科学,也不影响之后的ALevel课程学习。”

尽管如此,他在领科的**年并没有中断计算机的学习,而是加入了学校计算机社团,并成为社团里的重要成员之一,辅导其他同学,组织大家参加计算机竞赛,“我觉得在计算机社团,能学到比课内更难更深的一些计算机知识。同时,我们还会组织类似于拓展小组讨论形式的活动,交流学术,讨论竞赛,这也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我所做的不只是为了申请

“你的热情会找到你,它们会指引你前往你想要去的方向。”在刘同学就读Pre年级的时候,他就参加了不少适合ALevel阶段学生的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整个高中三年,他的竞赛硕果累累,仅计算机竞赛,他就拿到了一个全国知名和一个全国第三。

刘同学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并不是为了获得名次,也不是为申请大学刻意做准备,而是因为他觉得参加竞赛是一种具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以此学习更多的学科知识,了解学科之间的关联,看更宽广的世界,“如果大家已经有一门非常喜欢的学科,不妨考虑参加一些竞赛,不一定要带着‘一定要拿奖的心态’去参赛,而是可以抱着‘开开眼界和拓展知识面’的想法。因为拓宽知识面很重要,只有对一门学科有足够好的认知之后,才可以知道接下来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

除了竞赛,刘同学还自学了多门计算机语言,参加过研究性学习项目,独自编写了两个程序——自动解扫雷和自动解贪吃蛇,“这两个项目让我很有成就感。从框架结构的搭建到程序代码的编写,整个过程都是我一个人完成的,没有别人的参与。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意味着我有能力去独立完成一个比较复杂的项目了。”

无论是社团,还是竞赛,抑或是独立项目,都源于刘同学对计算机的热爱,而非特意为申请大学所做的安排。只要感兴趣,他就会立马付诸行动,比如,对数学和物理感兴趣,他会参加相关活动或竞赛;再比如,喜欢英语,他会积极担任主持人,以锻炼口语。而这也正是学校对学生的期许:不必为了申请名校而参加竞赛或活动。学校希望学生在多元的*容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尝试着认识自己,努力找寻热爱,把这些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拓展自己的可能性和潜力。

用计算思维推开剑桥之门

剑桥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申请竞争异常激烈,录取率仅为8%,不仅对申请者的学术成绩要求高,还注重申请者的学术能力和热情。尽管如此,但刘同学决定迎难而上。期间,有不少老师劝他先申请录取率高的数学或物理专业,之后再转专业。但他都婉拒了老师的好意,坚定选择剑桥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专业,“虽然竞争很激烈,但相信自己的能力。另外,我不会想学一个我无法喜欢上的科目,这对我来说太煎熬了。如果我不喜欢一门学科的话,我是根本学不进去的,学习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八年的计算机学习经历、辉煌的竞赛成果和两个独立完成的程序项目,都体现了刘同学对计算机专业的热爱,以及展现了他的学术能力和潜力。这些或许是打动剑桥招生官的原因之一,但刘同学认为他拿到剑桥大学计算机专业offer的重要原因是在面试环节中通过了教授对计算机思维的考验。

当问到什么是计算机思维以及怎样培养这种思维,刘同学娓娓道来:“我觉得计算思维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当你得到了一个问题后,能够反复化简手头的问题,让每一轮化简归约的结果都更靠近计算机的能力范围,最后用电脑所能‘听懂的语言’发号指令完成任务。我获得计算机思维是通过八年的实践。计算机科学对于我而言,不只是一门值得钻研的学科,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几乎每天都与电脑为伴,平时的兴趣爱好就是写代码。”

刘同学认为自己推开剑桥大学之门的重要支点是通过长期的编程实践而得到的计算机思维。同时,他还认为每个人都能拥有这种学术能力,“只要你稍微有那么一点点的天赋,并愿意花时间和精力钻研任意一门学科,那么,你都能够达到这个实力。”

高中三年转瞬即逝,刘同学凭借赤忱的热爱和夜以继日的勤奋收获了梦校offer,为高中生活画下了的句号。毕业在即,衷心祝愿他前程似锦,在大学里取得更大的成就!也希望领科学子要像刘同学一样,秉持热爱,勇于走出属于自己的那条通往梦想的道路!

领科教育上海校区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

相关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