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在领科教育国际高中没有牛蛙之\"殇\"

来源: 领科教育上海校区      编辑:佚名

最近,刷爆朋友圈的牛蛙外公撰写了6000字长文,揭秘“牛蛙之战”。一句“再见了大上海,你给我一片星辰大海,都不如给我一个能慢点长大的小孩”戳动了多少家长的心扉。然而,在同为上海的领科教育国际高中,却有另一种“牛蛙”,他们用优异的成绩,征服着这片星辰大海。比如2017年两项化学竞赛(Avogadro Exam 和 Chem 13 News Exam)中,我校学子再添佳绩,将荣誉进行到底。他们用实力告诉大家,在领科,牛蛙之殇?不存在。

在领科教育国际高中没有牛蛙之"殇"

化学竞赛荣誉来袭!Avogadro Exam 和 Chem 13 News Exam。今年,主办方提供了全球、全国、全市、全校排名。根据往年标准,竞赛成绩在全球前20%会获得 Certificate of Achievement 成就奖,校内**名同时获得 Certificate of Distinction 杰出奖。

喜报

Avogadro Exam

我校今年Avogadro Exam有23位同学参赛,其中14位同学成绩居全球前20%,获得Certificate of Achievement成就奖。他们分别是:

丁辰飏、郑雅岚、曹阳、李思凝、倪维谦、徐一飞、牛艺璇、陈昊舒、马国栋、施展、郑景耀、吕雅莉、王昱杰、张逸晨。

其中丁辰飏校内**,同时获得Certificate of Distinction杰出奖,取得了全球第17名的优异成绩。学校平均分70.14分,比全球平均分(49.14分)和 中国平均分(49.49分)高出20分!

Chem 13 News Exam

我校今年Chem 13 News Exam丁辰飏和曹阳两位同学成绩居全球前20%,获得Certificate of Achievement成就奖。

其中丁辰飏校内**,同时获得Certificate of Distinction杰出奖。学校平均分73.96分,比全球平均分(52.35分)和 中国平均分(52.17分)高出20分!

恭喜同学们!

在领科教育国际高中没有牛蛙之"殇":化学类得奖同学合影

部分得奖同学合照↑

感谢化学组的老师!

当然,同学们能取得佳绩,化学系的老师们功不可没。他们悉心辅导,帮助同学们查资料,巩固知识点。在这两次的化学竞赛中,尤其要感谢李婷婷老师在Avogadro Exam(考察AS知识点)的竞赛中,不遗余力帮助同学们,陈琦老师在Chem 13 News Exam(考察A2知识点)的竞赛中也同样竭尽全力。

同学们不仅表达出了对以上两位老师感谢的心声,还分享了本次比赛的经验和感受。

想说的话

(本次参访请来了五位同学,分别是:丁辰飏、郑雅岚、曹阳、徐一飞、马国栋,以分享会的形式,每人问两个问题。排名不分先后。)

【曹阳】

Q1:首先,祝贺你在今年的Avogadro Exam和Chem13 News Exam的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给我们大家说说你对化学这门学科的感受吧!

化学让我可以在微观层面研究物质,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各种现象,进而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不仅如此,化学还可以对人类的生存做出巨大的贡献。比如说,屠呦呦女士在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挽救数百万人的生命,她也成为了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每次看到化学届的神人们各种突破和成果,都让我对化学产生强烈的敬畏感。

Q2:现在你是A2年级,也即将开始申请大学了, 那关于择校和专业选择你有什么想法吗?

我的梦想是在牛津学习化学。牛津是英国比较好的大学之一,它的化学系也很好。牛津大学历史悠久,有浓厚的学术底蕴。暑假我去了牛津大学参观过一次,有幸见识到了牛津大学的图书馆。我知道那是世界上收藏书籍和手稿最多的图书馆之一。我希望能考上牛津大学,能够去阅览内部藏书。

【马国栋】

Q1: 在进入领科之前你读的是国内体制课程, 你觉得国内课程和国际课程的化学课有哪些不同呢?

这两者的课堂形式以及学习成果可以说有很大的差异。之前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学习以期末考试成绩为导向, 主要是背大量的化学公式,海量刷题。来到这边(领科)之后,我觉得我得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原理、公式、概念。首先会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参与,去总结。就拿做实验来说,之前我们化学课上做实验的次数本身就不多,而且大部分是在观摩老师做,或者干脆老师告诉你怎么做。但在领科,像我目前是AS年级,则要求自己测数据做实验,甚至连动作的精确度都有很大的要求。而且这一部分也要记录学分的,对整门课起着关键性作用。

Q2: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呢?这些兴趣爱好跟你的申请专业有关系吗?

我平时的兴趣爱好跨度是有点大的。我很喜欢化学,我心情比较低落的时候我也会看些关于化学的和科普文,当我发现一些新的化学理论就觉得特别开心。另一个爱好是喜欢艺术类的活动。 像摄影、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等。至于升学和专业选择,目前的想法是帝国理工。其实,我小时候的dream school是麻省理工,我知道难度是蛮大的,不过努力提升自己也算一个挑战吧。

【丁辰飏】

Q1:丁同学,您在这两项比赛中也都有获奖, 在学习这门课的时候,有遇到过挑战吗?

其实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对化学产生兴趣。这主要是因为一次无意中,我翻开妈妈带回来的关于化学的杂志,看到里面的插图,大概就是各种仪器,化学现象,分子原子形状图等。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记得自己看了好久(虽然当时看不明白,等我长大会慢慢研究)。在这种兴趣的驱使下,我也会超前看一些化学课本。要说挑战,我还是觉得**的挑战是我来到领科之后,全英文的课本和课堂模式,也让我有些不适应,因为除了理论知识还有大量的生词。不过,我还是会坚持多看国外原版书籍,久而久之词汇量增加了,阅读的速度提升了,也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Q2:在领科你主修的是哪几门课程?

我有点偏理科, 接下来的专业方面也想选择化学。如果更细化分的话可能会偏有机或生物的方向,所以我同时选择了物理课和生物课,。毫无疑问,物理方面涉及得比较广,尤其是一些微观层面的东西可能要用物理知识来解释;至于生物,我觉得更多地是为了将来从事的行业,比如一些跟医药或生物技术有关的**。去年,我参加过一个帝国理工的游学项目, 有幸接触了各个国家的化学爱好者。这项为期两周的学习过程,让我更坚定了自己的目标——帝国理工化学系。

【徐一飞】

Q1:徐同学,你觉得学好化学的关键是什么?

还是需要多思考, 单纯的刷题是没意义的。化学有很多碎片化的知识,只有当深入思考的时候,才能把这些碎片化的知识连接起来。它更像一张交织的网,有很多人抱怨化学枯燥无味,要背很多公式。其实化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公式和原理也可以通过其他原理推导出来。所以要多思考而不是盲目地大量刷题和死记硬背公式。

Q2:通过这次比赛我相信你受益的不仅是奖项,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首先要感谢我的化学老师李婷婷,因为当时是5月份,我同时也要准备CIE考试的事情,时间特别紧张。这个竞赛跟CIE的化学学科考试相比,要难很多的。我们老师也针对这个比赛给我们一些辅导。前两节课听得有点困难,后来老师耐心地解释,甚至利用自己的个人时间,为我们G2和Pre的学生辅导了AS的知识点。经过这些之后,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发现很多知识都有关联。多复习推敲以前学过的知识,也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郑雅岚】

Q1: 除了校内的化学课,会利用一些课后时间来研究化学吗?都会做些什么呢?

在课后,我参加了化学社。自己上网搜索化学实验资料,找感兴趣的做。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会在旁边辅导,与我们探讨实验现象与其中的原理。这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也拓展了我的知识。平时我也蛮喜欢参加各种化学类的讲座,例如 Dr. David 的化学讲座,内容就很丰富,让我更加了解双氧水的特性,以及化学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重要性。

Q2:在这次比赛过程中辅导老师给你提供了哪些帮助?

我要感谢陈琦老师。她很热心地鼓励我们参加,并为我们搜集竞赛资料。她也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为我们作竞赛辅导,教我们更深入的知识。在化学键这一块,我受益匪浅。化学组的老师们都很可爱,会耐心地解答我的问题。

在领科,生化系向来精英辈出。无论是化学还是生物成绩,得A的学生不仅在人数上浩浩荡荡,平均分更是远超于全球。同学们不仅获得过英国皇家化**颁发的比尔·布莱森奖,在每次化学新星挑战赛中,更是逐鹿群雄,成绩斐然,甚至有同学收到过牛津大学化学专业本硕连读的预录取通知。

领科化学这么牛,除了同学们的努力之外,师资与硬件的优渥也是必要条件。化学实验室不仅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验机会,还拥有很多精密仪器,有的甚至是大学里才有的实验设备;领科的老师,则全身心投入教学,不仅学术背景深厚,对于学生总是怀揣热忱,为他们传道受业解惑。

这次得奖并非偶然,它是学习成果的体现,也是十几年教学经验的结晶。领科同学们,祝贺你们,好样的!领科的老师们,谢谢你们!

领科教育上海校区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

相关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