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暨南大学出国留学 编辑:佚名
为积极响应2024年暨南大学大学生志愿者寒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2月21日—2月24日,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寻药博罗”实践团来到惠州市博罗县罗阳镇,深入探访九村中医药文化街,以“挖掘中医药资源,宣传中医药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目的,开展实践活动。
岭南向来有中医药文化传统,惠州市博罗县中医药历史悠久,罗浮山更是传统中医药胜地,前有葛洪在此炼丹制药著述,后有屠呦呦据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研制出青蒿素,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博罗县作为广东省中医药强县,拥有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自2021年以来,博罗县陆续出台《博罗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规划试行方案(2021-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医药的发展。
“明清九村”中医养生文化街位于博罗县罗阳街道九村社区的上博路,地处东江河畔,又与浮碇岗为邻。正是在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有力的**支持下,这条古朴的街道在新时代迸发出新的活力。
一、初访九村,探寻悠悠历史
进入“明清九村”中医文化街,映入眼帘的便是青砖绿瓦、古色古香的建筑和街道。宣传栏上张贴着刮痧培训、养生课堂等活动的时间表,墙上随处可见制药过程等中医药相关知识的宣传科普,整条街道弥漫着浓浓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在开展实践活动之前,“寻药博罗”实践团先向“明清九村”中医药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喜讯了解了文化街的历史及发展情况。王喜讯总经理表示,九村文化街的诞生,是“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文化街旧址是居民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本的老城区居民陆续搬出,留下许许多多旧楼、古建筑,借助“乡村振兴”的契机,由**牵头,王喜讯及团队决心把老居民区改造为一个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街区。街区整体采用“修旧如旧”的思路,并融入现代元素,将上博路主街道及两侧建筑以明清集市风格进行恢复,还原九村明清历史面貌。
从2020年到现在,“明清九村”中医文化街已入驻大大小小28家商铺,其中有5家主要负责行医,其余商铺也与中医养生相关,如针灸、艾灸、中药等,发展已较为完善。
二、深入九村 对谈传奇名医
2月22日上午,在王喜讯总经理的带领下,“寻药博罗”实践团深入探访九村的各个医馆商铺,亲身体验各具特色的中医项目,与经验丰富、丹心妙手的中医前辈进行对谈。
走进德医堂,实践团成员采访了专治癌症的壮族草医黎医生,参观了各类由她亲自上山采撷的原始药材,听她娓娓道来一天从九蒸九晒药材到给病人看病诊脉的**,品尝了可正气生津的养生“通方”;团队成员还体验了林医生的推拿正骨项目,并纷纷表示,经林医生的着手成春,久坐电脑前造成的肩颈腰疲劳一扫而空。
接着,实践团走进紫元文创馆体验音乐疗法,在林医生的展示下,凝神谛听颂钵;贝壳风铃、仙人掌雨棍这类取材于自然的乐器让成员们感到十分新奇。
最后,实践团探访了来自四川的颜宁医生的诊所。颜医生医术高超,远近闻名,许多病人千里迢迢过来找他看病,屋内更是挂满了锦旗。虽已至耄耋之年,颜医生依旧精神矍铄,不仅热心地帮团队成员把脉看诊,还向我们展示一摞摞自己饱览医疗典籍后做的笔记。交谈过程中,他不断重复着一句话,“中医药是个好东西啊,你们要不断传承下去,让大家都来学一学,好不好嘛?”
三、告别九村 共谋未来发展
探访名医药馆之后,时间已至傍晚。实践团成员们与王喜讯总经理来到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心,交流探访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探讨“明清九村”中医药文化街在未来该如何发展。
王喜讯总经理介绍了目前九村已取得一系列可喜成就:开展的“百日下乡”巡回义诊、中医文化科普与中医技术培训等活动均得到**的认可与群众们的积极反响;“明清九村”文化街已成为博罗县一张响当当的对外宣传的名片。
除了**给予的经济与政策扶持,王喜讯总经理认为,这些成就的取得与群众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也密不可分。“博罗人也相信、也认可中医,”王喜讯总经理说,药膳、艾灸等已经融入博罗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成就之外,九村的发展仍存在一些困境。“(**的问题是)宣传力度不够大”,王喜讯总经理表示。而实践团队则表示,此行目的正是为了将九村中医药文化宣传推广出去。团队将会产出“明清九村”实地走访纪录片与相关报道并投放到社交平台与媒体,为共谋九村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度过了在九村丰富而充实的一天,队员们纷纷表示,此行让他们看到了当地中医从业者的智慧、勤劳、坚韧与对中医药事业孜孜不倦的热爱,更看到了中医药与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能性。
“岐黄传医理,民族医药齐。”此次实践探访让“寻药博罗”实践团有感于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折服于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借助相机镜头的捕捉,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寻药博罗”实践团立志将源远流长、璀璨夺目的中医药文化传播至五湖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