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来源: 领科教育上海校区 编辑:佚名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100多年前,五四运动在反帝爱国声中爆发。在这场倡导“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运动中,留学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年,留学生亲到巴黎和会大声疾呼收回中国主权,阻止中国代表在巴黎和约上签字,成为巴黎和会未能签约的直接促成者。而早在1915年的反对“二十一条”运动中,留学生是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先驱。从1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的首批官派留学生,到二十世纪初的鲁迅、胡适、蔡元培、严复、陈寅恪等一大批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学术大师,再到新中国改革开放的首批派遣出国留学团,可以说,留学生群体已然成为了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从其他先进国家学习归来,在金融、医学、科技等领域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今年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肆虐的背景下,留学生经历着种种压力和困难,也给留学生活留下了阴影。国际上出现的反全球化思潮和政策主张也为留学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噪音。疫情总会过去,生活仍要继续。这时候我们反思教育,反思留学的价值,更好规划我们的学习生活,就更有意义。
领科教育上海校区
那么,接下来请听领科校友说。
国际教育让我更好的适应国外的留学生活,相似的课程体系让我更快的适应大学课程。高中的学业基础让我在面对大学课程时不会觉得生疏和害怕,同时也培养了我自主学习和自由探索的能力。教育的国际化也让我在留学生活中,更愿意表达自己,善于交流。
——2019届毕业生 倪同学
我目前是在牛津大学就读的大二留学生。在今年疫情成为全球难点和热点的时候,我意识到独立思考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这种能力正是国际教育的**价值和目的。但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G2的历史课让我记忆尤为深刻:在学习二战史时,老师会先花一部分时间带我们学习完必要的历史事件,随后花更多的一部分时间就已了解的历史事件讨论每件事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历史的进程。结果发现每件事件之间都是互相影响的,将一个历史推进的过程只和一条信息或一件事情挂钩是有失偏颇的。疫情环境之下,各类的信息媒体纷纷攘臂而起,将一些疫情的情况单纯地归结于一条信息:比如我们听到最多的“抄作业论”,一些媒体博主简单地把国外疫情的蔓延和不采取与中国方法画上了等号,却不曾思考是否中国方式真的适用于每个国家。例如谈及英国时,NHS(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容量是否能像中国一样立刻动员出大批量的有纪律的护士医生团队进行饱和式防御;居家隔离令在不同地区文化下是否能立刻有效执行… 我们的确应该为中国目前有效的疫情策略和医生护士们伟大的付出感到自豪,但是在中国的疫情暂时趋于平缓时,比起听从某些媒体的鼓噪,我们更应该自己进行思考:在世界领域上需要的是我们“隔岸观火般”的抄作业论,还是融入全球社会进行更多的跨国界援助,从而帮助各个国家以其自身国情为前提的提供帮助?
我很感激自己国际教育的这段经历,因为他让我为小时候那个容易被煽动却不曾思考的自己感到羞愧。也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会对同一个问题有不一样的偏好答案,但是获得一个能独立思考的头脑是我认为在国际教育中**的价值。
——2018届毕业生 刘同学
我在美国杜兰大学读大三,主修市场学和管理学专业,辅修社会学。美国疫情爆发初始,我的学校在三月二十号就开始转成线上课程,校园也几乎全面关闭。大部分留学生如果在美国没有校外住所的话是无处可去的,因此我非常理解在三月末大批留学生回国的现象。下一批留学生回国高峰预计会在五月中下旬,因为学期结束了。但现在我们面对的窘境是能飞回国的机票资源少之又少,而且价格已经被炒到了往常的五六倍。加上回国一路颠簸三十小时上下,还要应对被感染的风险,留学生们在当下时刻真的很难。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善良一些,疫情当下,新冠是我们全人类的共同敌人,我们应该互相扶持,互相鼓励。而不该同族人之间相互挤兑,这样疫情只会对所有人的伤害越来越大。
高中四年的国际学校使我变得更具备独立思考并判断的能力,这样的能力促使我独自在国外求学的几年里,吸收多元文化的同时,也始终坚持我自己的三观。
——2017届毕业生 顾同学
国际教育对我来说**的价值,就是价值观的塑造和改变。回国在金融机构中**的五年时间里,一次机缘巧合的讲座中,演讲嘉宾询问了每一位在座同事“大学对于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在没有经过任何事先通气的情况下,所有在国内大学毕业的同事都清一色回答了“人脉”,只有我一个人回答了“价值观”。这听上去有些抽象,但其实大学教育本身就是通识教育,而通识教育的核心就在于价值观的塑造,是思维逻辑的改变。在当今网络如此发达的社会环境下,我相信人脉总会有的,而其实“人脉”这个词已经具备了很大的功利成分,通常都跟资源两个字一起出现。我从不认为我的大学同学们属于我可利用的人脉,他们是同窗,是共同经历类似价值观体系教育的朋友,我们一起见证世界。
传统中国思维逻辑是非常跳跃的,根源在于我们不会习惯去质疑,也不在乎论述逻辑的递进,也可以说是比较功利的,只在乎结果。从逻辑上来讲,就是从观点A,直接跳到了观点D,而当中的B和C全都被省略。这就好比数学推导只写答案,却没有过程,但逻辑的核心就在于过程。所谓的逻辑严密,就是过程的严密。一个论点的阐述,是通过不断质疑外界和质疑自己,寻求平衡的解答,不断完善自身的观点去实现的。
美国的大学教育是相对比较完善的应试教育,不是说它有多好,它仍然是应试教育,所有的一切都落实到成绩。所谓的“完善”,在于它给予了学生充分的选择权,一个专业下的课程选择非常自由,学生可以略过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在选择范围内修满学分,对于自己不喜欢的教授,也可以换同一门课的其他教授,甚至换专业也非常便利。当然,在赋予选择权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既然选择了国际教育,那就是选择了这样一种价值体系,选择了它的价值观培养。这样的价值观培养使我们更具备批判性的思维逻辑,多少能够让我们在如今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多保留一些理智,更加客观地看待一些矛盾。
——2010届毕业生 陈同学
一百多年前的留学生是背负着国家命运前行,而当下留学价值又是什么,这应该是我辈国际生需要思考的只有学习和提高理性思维,才不会迷失在文化碰撞和交融的迷雾中。
领科教育上海校区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