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上海领科教育校友分享:有多想不开才会读社会学PhD?

来源: 领科教育上海校区      编辑:佚名

Will,领科教育上海校区2014届毕业生,本科、硕士就读于英国华威大学社会学专业,现就读于英国华威大学社会学专业PhD,曾任华威大学Chinese Society外联部部长。

选择社会学是自然而然

从小到大,Will分别上了国内教育体系的小学,美国教育体系的初中和英国教育体系的高中。由于在不同的环境下和五湖四海、背景各异的同学打过交道,久而久之,他便对“人”与“群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进入大学后,直到大三他才开始认真思考未来的规划,是直接**还是继续读硕士。而正是那时,他非常有幸通过一门专业课认识了现在的导师,并被他的授课内容、思想高度和价值取向深深地感召和触动了。于是他选择了读硕士,并在此期间向导师表达了读博的意愿,也最终如愿以偿被导师招入门下。回过头来看,从选择这个专业一直到决定读博,一切都好像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谈到社会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他介绍道:“社会学一开始存在的意义就是给所有社会科学做一个兜底的**:通过全面地认识和重建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制度,为人类社会在发展中谋取**的利益。因此,社会学的研究可以大到整个经济、政治、法律和福利等宏观制度,也可以小到家庭、社会、学校和**等日常生活领域,涵盖了所有你能想到的人跟人之间交往互动的事。可以说这是一门非常泛的学科,又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

此外,他还用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解释社会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如果有一场沙尘暴来了,那它刚出现的时候,“新闻**者”会**时间向群众播报;当沙尘暴已经停留1-2天并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时,那么“社会学研究者”就要参与讨论了;当沙尘暴结束,沙子落到了地上,那么“历史学家”才会介入展开事后调查;最后等到沙子都埋进土里,则轮到“考古专业的学者”了。简单来说,社会学研究的是目前正在发生并已经产生一定影响的事情或问题,以及人们应该如何做出应对。

热情与幸福是前进**的动力

当被问到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时,Will的答案是“热情”二字。不难想象,读博的三四年中,每天的经历都大差不差,所以很容易让人感到枯燥乏味、艰苦难熬、甚至焦虑不安。是什么能帮助你到达彼岸?恐怕只有热情了。读博本身比的不是智商,因为能读到博士就说明你的学术水平已经被导师认可了,而平凡生活中的热情才会成为学习的动力。

除了热情,他还谈到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做社科方向的研究,意味着常常会是一个人长时间孤单地战斗,而人又不可避免是“社会动物”,因此建立良好而稳定的人际关系就变得非常重要,这*括自己与家人、朋友、恋人的关系。采访过程中他提到了一项哈佛大学关于“幸福是什么”的研究,这项耗时75年,追踪了724人的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不论你是否有金钱、有地位、有声望,良好的人际关系会使你的生活更加快乐和健康。

沟通交流是一切的关键

Will的博士生导师也是他本科时的授课老师,从本科开始他就通过在课上以及课后office hour的机会与老师慢慢建立起了和信任。博士生导师不会像普通老师一样传授知识,而更多担任着指导和沟通衔接的角色,因此他认为导师和自己的契合度比课题内容更重要。除了研究方向的讨论,在了解导师时还需要考虑他为人处世的风格、**沟通的方式等方面是否与自己契合。简单来说,在未来的3-4年能否和这位导师建立良好有效的人际关系是选择导师时考虑的关键。

大学期间Will也经历过低谷,大三时他虽然非常努力学习但**学期的essay成绩却并不理想。在询问老师后他得到的建议是增加与老师的沟通才会更明确自己该怎么写,他也在读PhD之后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可以说,学术活动其实是一个提出自己想法、与他人协商沟通的过程,而不是循规蹈矩写出所谓正确答案的结果。只有通过沟通才会了解到老师希望看到什么样的内容,就像销售一样,需要知道客户的需求然后进行精准销售。“以前我都是把essay全部写完之后自己琢磨改动,但后来我写essay plan之前就会直接去找老师告诉他我的想法,他听完之后会告诉我哪里好哪里不好,我会记录下来回去反复揣摩,最后再动笔正式开始写。其实学术也就是这么回事,要做好很不容易,但是一点也不神秘。”

给本科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比起课本上和课堂中学到的知识,Will认为非知识性的经历其实对自我提升是更加关键的。大一大二在Warwick Chinese Society的经历是非常珍贵和难得的,因为这是他为数不多可以在步入社会前锻炼自己“内在品质”和“软实力”的机会。这段经历给了他很大的自信,而他认为自信比课堂知识重要太多了。

博士生是一个很多人印象中很会“学习”的形象,但他却多次强调课堂学到的知识和得到的成绩不是鉴定能力的主要标准,真正的关键是自己在学校的经历:“我甚至想过以后如果进高校给学生们上课,我一定要告诉他们即使是读博,也不要把所有时间都放在学习上,可以多去拓宽自己的舒适圈,尝试不同的经历和体验,找到真正的心之所向。唯有这样才能在这个充满未知和日益变动的社会,不会随波逐流,不会焦虑惶恐。”

谈到读博对于自己的意义时他表示,除了学术上的提升,读博期间在生活中对自己不断地反思也是一笔财富,这是需要一个人慢慢沉淀的。可能**之后自己会很容易迷失在每天繁忙琐碎的日程中,而读博恰恰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反思和提升。经历和经验的积攒会成为自己的隐形资产,它对未来的影响甚至比所学的学术知识要大得多。因此就算博士毕业后不选择继续在科研机构中**,读博的经历也会让自己获益良多。

领科教育上海校区报名、校园参观及了解招生动态,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

相关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