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没有孩子是天生就能够静下心来学习的,拥有好的专注力是很多家长所希望的,今天我们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小建议.
劳逸结合,定时放松大脑
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连续保持三十分钟专注已经是他精力的极限了;
所以,我们建议家长们将孩子的学习任务切割成数个大致均等的时间块;
每个时间块包含25-30分钟,在单个时间块的范围内要求孩子专注学习;
同时,在各个时间块之间为孩子设置5-10分钟的休息时间,工作原理家长们可以参考一下“番茄工作法”。
如果不为孩子设置集中休息的时间,大脑的保护机制会自然地将这些休息的时间揉进工作时间里为大脑减负;
相信大家都能理解:连续几个小时的散漫学习,效率肯定不如半个小时的专注学习。广州注意力培训
寻找孩子的关注点
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效率会有很大的差异。
学习本身是与人的天性相抵触的,也就是人“天然不喜欢做”的事情——人的天性肯定更喜欢自由地玩耍。
所以如果非要做某件不喜欢的事情,不妨花些时间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效率肯定也会相应提高。
大多数孩子对图像的关注度要比文字高得多,因为虽然每个人的想象力是不同的,但是大家对视觉信息的感受都是相似的。
排除干扰,不轻易打断孩子
真正的“专注”未必在于时间的长短,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在这段时间内投入了全部的注意力。
比方说,同样是学习一小时:孩子先完成一个时间块的学习后进行休息,再完成第二个时间块的学习,每个时间块内,孩子每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就可以称作专注、高效;
而假如孩子经常在一个时间块还没结束的情况下就被家长打断、叫去做别的事情,孩子的注意力必然就会被分散。
而被主动分散的注意力是需要时间重新集中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进入状态”,那么在这个时间块内,孩子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召回分散的注意力,平均效率也就大大降低了。
因此,当孩子们集中好注意力,“进入学习的状态”时,我们要尽量避免用不重要的事情去干扰孩子,分散他的注意力,让他们能在状态下一次性完成任务。
等到一个时间块结束,孩子们稍稍感到疲倦时,再用这些分散注意力的事情帮他“换换脑子”、放松精神。
如果一定要打断孩子的某个时间块,记得安排好补偿措施,比如延长休息时间、让孩子自主安排休息方式等等,让孩子不至于因在各种思路间来回切换而感觉到乏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