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案例阶段:
材料发放完毕之后,考官宣布考生可以阅读材料并罗列提纲,考试进入阅读案例阶段,也意味着小组面试的正式开始。阅读案例是作答的基础,在这一阶段,考生只有明确任务目标、提炼材料关键信息、全面分析材料,并在此基础上拟定作答思路、合理分配时间,才能在个人陈述及自由讨论阶段占据主动地位。
1.明确任务目标,合理分配时间
在拿到题本之后,建议考生先不要详细地浏览材料,而是直接跳过材料,阅读题本中的试题及要求,了解问题是要求考生进行排序还是进行选择,或者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现象谈看法,了解此次面试一共有几个环节,各个环节对应的任务分别是什么,是否需要总结陈词等,并看清楚总结陈词的方式是什么、各个环节给出考生多少时间等,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在明确任务目标后,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时间进行分配,如试题给出了20分钟的阅读材料和准备时间,假如考生阅读速度比较快,速记能力比较强,可以将20分钟分为“5+10+5”,用5分钟时间阅读材料,再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分析题干、拟定个人陈述阶段的作答思路、思考自由讨论环节的发言及应对,最后用5分钟的时间回顾材料,查漏补缺。
当然,具体的时间安排还需要在明确任务目标的基础上,由考生根据考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例如给定的是文字较少的试题,那么考生应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分析题目要求上。
2.略读材料,选择合适的作答方法
在明确了题目的任务目标、试题的类型之后,考生可以快速地阅读材料,对材料的结构、大意等进行初步的了解,从而根据材料的内容等确立题目的分析方法,了解需要重点阅读的材料段落,并据此划定需要掌握的重点范围等。一般而言,小组面试中给出的材料不会过长,考生应先快速浏览材料,掌握材料的大意及一些内容的位置。如某套题中所给定的材料隐含信息较多,是属于就社会现象谈看法的案例分析型问题,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选择运用维度分析法来应对此题,由此来定位有关这方面的信息是在材料的第几段中有所提及的,判断其是属于原因还是解决策略等,在此基础上精读材料并提炼观点。
3.精读材料,记录关键信息,拟订提纲
在了解了材料大意,选择了试题的作答方法后,考生应该再次对材料进行仔细的研读,尤其是对于涉及到关键信息的段落,一定要精读,并养成边阅读材料边记录关键词的习惯。
小组面试信息量大,节奏紧凑,考生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去精推细敲,因此考生在记录关键信息及拟定发言提纲时,要善于将信息进行归类,运用关键词、数字序号、特殊符号等进行记录。
如可以先按照现象、原因、对策等对信息进行大致的归类,根据内容的不同性质进行划分,同时,在记录信息、列提纲时善用“{”等符号,善于使用数字符号及特殊符号,如“现象”标为“1”,“原因”标为“2”,点原因标为“(1)”等,重点内容可以采用“*”等特殊符号进行标注。当然各种序号、符号的含义,考生应该在备考之时就熟练掌握,否则在阅读材料时才临时采用,很容易造成混乱,反而浪费时间。
4.回顾材料,查漏补缺
在提纲罗列完成之后,考生可以再次回顾材料中的相应内容,查看自己的记录是否有误,是否有所漏缺,在确定自己的记录没有遗漏之后,考生可以仔细思索提纲,对提纲的结构等进行调整,将提炼出的关键词进行丰富,在此基础上,整合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假如仍有空余时间,考生可以假定自己是竞争对手,想想答案是否有不恰当之处、是否存在漏洞,思索对手如何会对“我”的答案(选项)进行质疑等,做到有备无患、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