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底院校大家知道如何选择吗?很多学生到这个时候都是倍感焦虑的,那么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决定自己未来的名校呢?申请者既想安全着陆,又想尽可能的申请到更好的学校,那么就更要在选校策略上花心思了。
需要申请几所学校才安全?
申请美国学校时,大多数学生为了安全起见,选择10到15所为宜,学校层次可按5-5-5的比例选择,也就是国内常说的“分批次报志愿”。学生可选择5-6所学校作为冲刺院校,选5所学校作为重点申请院校,正常发挥即可获得录取;最后再选择4到5所作为保底院校,即使在申请的过程中出现意外,也可被录取。申请者们一般都在会选校清单上列下三类:reach(冲刺学校),fit(适合学校)还有safety school(保底学校)。
Reach(冲刺校)
学生的自身条件离要申请的大学录取要求相比略逊一筹,或自身某方面(学业成绩或课外活动)有些许缺陷,但也并非一点儿被录取的可能性的没有,可能性有10%-30%,属于要鼓足勇气才敢冲刺一下进行申请的那类大学。
ReachMatch(匹配校)
学生自身条件与大学录取要求基本吻合,有40%-60%的成功概率,申请这些大学获得录取offer的概率很大。
Safe(保底校)
学生自身条件比要申请的大学的录取要求高一些,不出意外的话一定会被录取的那些大学,大概80%-90%录取概率。所以,建议在申请这类大学就是要确保自己一定能被一所美国大学录取,免得最后出现无学可上的尴尬局面。
选校策略建议
择校需谨慎,避免“没学上”。今天我们针对近年来的申请趋势,给出一些2019年申请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各位申请者科学抉择。不要低估保底校的申请难度
有这么一批大型的公立学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威斯康星麦迪逊、宾州州立、俄亥俄州立和普渡大学,这些学校排名和综合评价都很不错,因为它们传统上来说对中国学生很友好,几年前是被视为保底学校的存在(近年来地位也同样水涨船高,不能完全算是保底了)。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它们的工程和计算机专业都还是名列前茅的,而客观说这些专业也很有利于国际学生直接在美国本土。
综合而言,它们虽然未必是每个大陆申请者的最优项,但是作为一个大众的选择是很顺其自然的。
不要选择低于自身实力太多的保底校,
否则仍有落榜危险
大学出于对入学率yielding rate的考虑,更加在乎申请者在录取后是否真正考虑入学。一个学校对于申请者来说,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是没有疑问、完全“应该被录取”的,也不再稳妥。
不少大学特别是不那么知名的学校、甚至是知名大学但恰巧处在某些分水岭的学校,在前些年吃了不少他们认为非常“合适”且优秀的申请者的苦,录取了不少,来得却不多,达不到正常入学率,使得大学最终手忙脚乱,不得不从waitlist中再大量录取。所以这些大学在录取学生时会更加慎重,难免杯弓蛇影,宁可“错杀”、不愿再重蹈覆辙。
选择保底校仍需要考虑各方面
是否与自身match每所大学的录取情况每年都有不同幅度的浮动,优秀的申请者也数不胜数,可谓是“人外有人”,申请者的选校模式不能完全依赖自己的成绩和考试分数。这一点,在保底校的选择上同样适用。
不管是为哪一个水平的学校做准备,我们都应该仔细分析、反复斟酌,力求选出来的每一所学校都有适合且吸引自己的特质,你的保底学校应该和梦校一样,也是一所匹配你价值观、热情、兴趣所在的学校。这样的话,不仅是在申请时会增加你的录取率,即便是将来冲刺校落榜,去到保底校,也是适合自己发展的,不至于落差太大。
保底校不保底申请应该更注意这5点
认真审视自己这是老生常谈,大学申请其实是从了解自身开始,真正好的留学申请规划和指导都是从了解申请者本人的背景、性格、成长等各方面因素开始的,不妨做做personality type即性格测试,专业及职业倾向测查,对自己做一个评估,在此基础上再做学校的了解和研究,遗憾的是很多人都会忽略这些基础的、“软性”的准备,只顾着刷分;要想申请到理想的学校、要想选准对路的学校,就应早开始做基础准备,不要一上来就要求按分数、按排名挑学校。
从兴趣及专业出发
许多人信奉热门专业、信奉所谓的好、好挣钱的专业,其实所有这些都是整体而言,具体到个人,还是要有兴趣和热情。
认真老实地做好学校研究和调查
了解大学与了解自我对于申请者来说一样重要,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详细认真的了解大学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进而提高选校的准确性和录取的成功率。录取率的下降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的某些标准如标化分逐年提高不假,但是另一方面也和大量草率申请者的涌入有很大关系,这一个分析和陈述也刚好能从另外一个角度解释下面第6点要讲到的思考和策略。
做有特色的申请者
国外大学尤其是美国大学总在强调全面发展,所以许多申请者绞尽脑汁来想增加自己简历的丰富性、多样性,希望既包括学术型活动,又包括领导力活动,还有义工服务等,其实很多人都忘记了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申请者应该重点突出或者有个人优势,所谓全面发展只是总体上不希望大多数普通申请者过于偏废。
所以,申请者应该尽早分析和了解个人的底子,问问自己内心真正的兴趣和热情所在,再来选择合适自己的活动或者实践,千万不要随大流,淹没在众多乱七八糟活动中看不见个人特色。
做有人情味儿、真诚有心的申请者
申请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关注申请的各种细节,也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耐心。留学申请难度在增加,申请者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同时,任何一个大学即便是常青藤大学、威廉姆斯、爱慕斯特等文理学院也都面临比以往更加挑战的挑选难度,申请者高度相近、辨识度下降,新兴的学校、课程层出不穷,各种需要考量的因素交织。
面对一年又一年这么多申请者,留学申请犹如大浪淘沙、火炼真金,是对申请者自身的历练,无论结果如何,真正用心经历过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相信未来的路会海阔天空。希望大学和申请者都别太在乎束缚自身的一些虚名,真正能找到合适的彼此,让大家都轻松一些吧。